1949年8月,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与青海的马步芳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决战。最终,彭德怀在兰州一举击溃了马步芳的主力,残余部队毫无抵抗力地溃败。随即,彭德怀下令第一野战军向甘肃、青海地区推进。眼见局势已成定局,马步芳和其子马继援不得不匆忙逃命,毫无反抗之力。
随着马步芳部被消灭,西北的“青宁二马”只剩下了马鸿逵部。此时,宁夏的马鸿逵,成为了中央政府清除的下一目标。
一、
马鸿逵的崛起,得益于他在中原大战期间的“反冯拥蒋”政策,这使他赢得了蒋介石的极大信任,并顺利地晋升。到了1933年,他被任命为宁夏省省主席,开始了他在宁夏的“土皇帝”生涯。自那时起,马鸿逵掌控宁夏,他的座右铭是“有兵就有权,有权就有钱”,并通过严酷的征兵政策,如“三丁抽一”和“五丁抽二”,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。他凭借强大的兵力,在宁夏横行霸道,敛财无数。
展开剩余77%与马步芳相比,马鸿逵在性格上却大相径庭。马鸿逵与马步芳有亲戚关系,按辈分来讲,马步芳应该尊称马鸿逵为“老爸爸”。然而,马步芳性格急功近利,彭德怀曾评价他为西北战场的“真正对手”。相比之下,马鸿逵虽然同样有野心,但他更擅长运用手段以维持自己的“土皇帝”地位。毛泽东一度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鸿逵问题,尽量避免战斗和流血,因此中央曾多次派人劝说马鸿逵起义,但马鸿逵始终不为所动。由于对宁夏的家业和“王”位的深厚依赖,他不愿轻易放弃。
面对局势的急剧变化,在兰州战役后,马鸿逵迅速撤退回宁夏,竭力整顿部队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整军过程中,马鸿逵竟试图效仿岳飞的“贺兰山抗敌”故事,他将一支新的部队命名为“贺兰军”,并以此象征自己若无法抵挡解放军将退入贺兰山展开游击。
马鸿逵为补充兵力,进行了疯狂的征兵,几乎宁夏的每个男子都被卷入其中。最终,他组建了一支约有7.6万人的部队,这在当时宁夏人口仅70余万的情况下,无疑意味着几乎每10人中就有一个被强征入伍。
与此同时,解放军的第一野战军已经迅速南下,准备向宁夏推进。负责解放宁夏并歼灭马鸿逵部队的是19兵团,即杨得志指挥的兵团。杨得志原本在华北战场上有着出色的表现,他的调动有一段有趣的背景。当时,徐向前因病无法参与解放太原的总攻,彭德怀受命代为指挥,并要求毛泽东给予支援,最终毛泽东答应派遣两个兵团支援彭德怀,分别是周士第的18兵团和杨得志的19兵团,后者便随同彭德怀一起前往大西北。
二、
马鸿逵深知解放军的强大,曾在多场战役中与解放军交过手,屡次败北。因此,虽然他在表面上忙于整军准备抵抗,实际上他早已有了撤离宁夏的打算。毕竟他深知,凭借当前的力量,是无法抵挡解放军的。
然而,马鸿逵不敢直接逃跑,一方面担心无法交代给手下,另一方面,他也害怕被蒋介石视为叛徒。于是,蒋介石干脆将马鸿逵召至重庆,表面上是商议战事,实际上是想将其软禁,防止马鸿逵投降。
马鸿逵虽然不愿意,但最终还是前往了重庆。在此之前,他暗中命令儿子马敦静坚守宁夏并顽抗到底,还特意叮嘱如果失败,就“放水淹田,烧仓库”,以期阻止解放军的进攻。
与此同时,马鸿逵的次子马敦静接管了残余的马家军,试图在宁夏的地形优势下采取分区防守的策略,并在多道防线中抵抗解放军的进攻。为了和平解决,杨得志决定采取温和的策略,尽可能避免与马鸿逵的部队发生大规模冲突。此时,一位当地的老中医郭南浦,成了双方谈判的关键人物。
郭南浦是宁夏本地人,凭借他深厚的医术和与马鸿逵家族的交情,他曾在马步芳逃亡海外时坚决拒绝随行。在兰州解放后,年已七旬的郭南浦主动找到杨得志,愿意充当信使,劝说马鸿逵放下武器。杨得志对此表示支持,经过深思熟虑后,决定以马鸿逵的堂兄马鸿宾为突破口,展开谈判。
马鸿宾一直对共产党有一定好感,早在1947年,彭德怀曾写信给他,要求释放我党地下工作者。马鸿宾迅速遵从,显示出他与我党之间的友好关系。最终,在郭南浦的劝说下,马鸿宾率领81军宣布起义,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。
三、
马鸿宾的起义对马鸿逵部队的余部造成了巨大的震动,马敦静所布设的三道防线陷入崩溃。此时,马敦静手中仅剩三支军队,且大部分为地方保安部队,只有128军尚有一定的战斗力。因此,杨得志决定首先集中力量消灭128军。
马敦静虽然希望依靠128军与解放军做一场持久战,但在解放军19兵团64军的进攻下,他的部队在一天内被彻底击溃。失去战略要地后,马敦静陷入恐慌,最终在当晚乘飞机逃往重庆。
马鸿逵的失踪,马敦静的逃跑,以及马鸿宾的起义,使得宁夏的“宁马”集团彻底瓦解。接下来的宁马残部,也无法再抵抗,128军的军长卢忠良带领部队发出了和平通电,表示愿意投降。
然而,在卢忠良向解放军表示愿意投降后,解放军并未立即停手。卢忠良的部队似乎仍想争取最后的机会,因此未按照要求及时与杨得志接洽。此时,杨得志命令继续进攻,最终在猛烈的打击下,卢忠良等人被迫再次与我军接触。此时,杨得志对卢忠良等人表现出了愤怒,严厉批评了他们在解放军给出的机会面前的顽固行为。
最终,在解放军的宽大政策下,卢忠良等人放下了武器,宁夏正式宣告解放。而马鸿逵,曾经威风凛凛的“宁夏王”,却未能等来蒋介石的重用,反而在冷落和失望中度过了他晚年的凄凉时光。
发布于:天津市我爱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