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7月初,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,中央军委决定设立公安部,毛主席亲自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部长。这一决定并非偶然,早在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,罗瑞卿就负责了大会的安保工作,展现了卓越的安全防范能力。1933年,他成为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,专责保护毛主席、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安全。在他的职责下,从未发生过任何失误或疏漏,这为他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信任和赞赏。
正因如此,当公安部成立时,毛主席毫不犹豫地决定让罗瑞卿担任部长,亲自点将。罗瑞卿上任后,经过一年的工作,解放军开始按照国防军和公安部队进行重新编制。当时,公安部队的总兵力约为54万人,罗瑞卿不仅兼任了部长,还负责公安部队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职务。到了1955年7月,公安部队正式改称公安军,成为中国军队的五大军种之一,而罗瑞卿依旧兼任公安军司令员。
罗瑞卿个子高大,身高超过1米80,毛主席对他极为信任,经常开玩笑地说:“罗长子一站在我旁边,我就特别安心。就算天塌下来,有他在,啥都不怕。”罗瑞卿担负着多项重要职务,工作异常繁忙,时常需要陪同毛主席外出进行安保工作。因此,公安军的日常事务通常由第一副司令程世才来负责。
展开剩余73%程世才,湖北大悟人,1912年出生,18岁时加入了红军。在四方面军的征程中,他以擅长夜战和逆境作战而著称,成为四方面军的一名著名猛将。由于战斗勇敢且指挥得当,程世才的职务上升得非常快,短短几年内就从普通战士晋升为军级将领。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,他随徐向前跨越黄河与马家军激战。尽管艰难困苦,他们还是带领千余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,跋涉到新疆,为红军保存了大量的骨干力量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程世才先是在抗大学习,1939年被调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。冀热察挺进军当时拥有三个支队,兵力超过8000人,装备精良。然而,挺进军司令萧克没有迅速进军平北和冀东,而是在平西进行了近一年的整军。由于整训结果不佳,原先的三个支队被重组为四个团,兵力大幅削减。
宋时轮和邓华离开后,萧克的部队几乎没有能打硬仗的将领,程世才成为唯一的指挥官。不久后,他被指派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前往平北,与敌军作战。尽管敌人实力强大,程世才以一个团的兵力进行顽强抵抗,战斗至最后,伤亡惨重,但依然未能在平北站稳脚跟,被迫退回平西。此战,程世才以一比一的伤亡比例将敌军杀退,虽表现出色,但萧克却不甚满意,因为平西资源匮乏,征兵困难,伤亡数百人让他难以接受,因此他批评了程世才。不久后,程世才的职务被徐德操取代,他随后回到延安进入抗大继续学习。
抗战胜利后,程世才参与了解放战争,曾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、南满军区司令及辽东军区司令等职务。新中国成立后,程世才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,并于公安军成立时出任第一副司令。在罗瑞卿的工作繁忙情况下,程世才实际负责了公安军的日常事务,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。此外,他还担任过沈阳军区副司令和装甲兵副司令。
公安军的第二副司令则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,他并未在公安军实际工作过,且在大授衔时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这位人物就是韦国清。那么,为什么他没有在公安军上班呢?
实际上,韦国清当时正担任援越军事顾问团团长,在越南指挥越军与法军作战。1951年7月,韦国清回国后担任公安部队副司令,而程世才仍在军事学院学习。次年,韦国清再次前往越南,并指挥越军进行奠边府战役,成功消灭法军16000余人,并俘虏了法军司令戴卡斯特利。
在抗法战争胜利后,韦国清没有立即回国,而是继续留在越南协助胡志明处理后续事务。直到1955年7月,公安军成立时,韦国清仍在越南。鉴于公安军是由公安部队改编而成,且韦国清当时依然是公安部队的司令,因此他被挂名为公安军第二副司令。1956年,韦国清返回中国,并被派往广西任职。
虽然韦国清在公安军担任的仅是挂名副职,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、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委等重要职务,并在1952年被定为正兵团级。大授衔时,正兵团级一般被授予上将军衔,因此韦国清也获得了上将军衔。此后,他还曾担任过广州军区政委和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务,直至1989年去世,享年76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我爱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